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博力威: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20

公司代码:688345 公司简称:博力威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2 重大风险提示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鉴于公司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未实现盈利,公司管理层综合考虑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长远发展和全体股东利益,2023年度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上述方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博力威688345不适用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魏茂芝王娟
办公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同沙同欢路6号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同沙同欢路6号
电话0769-27282088-8890769-27282088-889
电子信箱dms@greenway-battery.comdms@greenway-battery.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国内轻型锂电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组及锂离子电芯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1)锂离子电池组

锂离子电池组主要包括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电子类电池。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电助力车电池和电动摩托车电池等。电助力车电池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公司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自主BMS配以全球范围内成本与性能最合适的电芯,为电助力车定制锂电池解决方案,并生产加工电池组销售给客户,灵活的设计方案和安全的电池产品受到骑行文化深厚的欧洲市场欢迎。储能电池主要包括便携储能和户用储能,采用ODM的生产模式为国内外的储能厂商提供产品与服务,其中,便携储能的主要终端客户在美国等海外市场,户用储能的主要客户集中在南非市场。除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与储能电池,公司将笔记本电脑电池、无人机电池、智能机器人电池、音响电池、家用电器电池等归类为消费电子类电池。一方面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电池业务发展稳定,另一方面公司密切关注消费电子类锂电池新应用场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动态。

(2)锂离子电芯

公司于2017年收购凯德新能源,成为少数从锂离子电池组PACK向上延伸至锂离子电芯生产并且集BMS开发为一体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公司的锂离子电芯型号包括18650小圆柱电芯和34145大圆柱电芯。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34系列大圆柱电芯成功应用在公司的电动两轮车

等电池上。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直销模式分为一般直销和ODM销售模式。一般直销模式下,公司与下游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订单实现销售,客户将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和生产的产品用于再生产或最终使用。ODM模式下,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和生产产品,经客户确定满足其应用标准后,产品以客户品牌销售给用户。经销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贸易商下达的订单向其销售产品,贸易商通过自有线下、线上渠道实现产品最终销售,为买断式销售。第二类是公司与客户签署了代理协议的代理销售模式,公司对销售区域、销售数量、激励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约定。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计划部门根据年度产能规划需求,与主要供应商签订战略协议,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物料采购的请购、供应商开发及管理、询价及审批、订单下达、物料交期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3、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品类众多,目前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公司少部分通用型产品会备有少量库存,采用备货式的生产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建立了从电池组结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电池保护板设计制造到成品组装的成熟制造体系,采用柔性化生产线组织生产,可以实现不同型号产品转线生产的快速切换,使公司生产管理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公司建立了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以提高产品全生产周期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精益化生产能力。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组和锂离子电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属于节能环保领域轻型电池细分行业的科技创新企业。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在电

池环节,2023年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

(1)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

公司的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在电助力车和电动摩托车。面向欧美市场的电助力车在外观上与普通自行车相似,驱动力以踏板为主,外加电力辅助,因为牌照要求低,低速安全、与四轮出行的可替代性高,欧美市场的两轮车主要以电助力车为主。电动摩托车主要以电力为驱动力,国内及东南亚等市场的出行代步、外卖快递、短途摩的的应用场景更多,所以主要以电力驱动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为主。

全球各区域的电动两轮车发展阶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其中,日本和欧洲的电踏车处于发展成熟阶段。报告期内,受地缘政治、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欧洲电踏车终端消费需求仍较疲软,去库存阶段持续。欧洲两轮车的“电动化”趋势明显,伴随着欧洲经济恢复,库存消耗,预计欧洲电踏车市场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东南亚摩托车存量大,目前处于电动化的渗透初期,叠加各国电摩补贴政策刺激,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油改电进程加快,国内厂商也纷纷加速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拓展。国内多数省份新国标过渡期截止日期在2023年,新国标对电动两轮车置换需求的助推作用增强。另一方面,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降进一步刺激了“铅酸改锂电”的消费需求。

(2)储能电池领域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各国发展主旋律,能源消费转型将成为低碳发展的稳固基石。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携储能与户用储能持续发展。短期内,受到海外市场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经济复苏乏力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终端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便携储能的生产与销售受到影响。由于欧洲能源危机,欧洲户储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但是能源危机催生的市场需求不可持续。报告期内,一方面欧洲出台政策稳定电价,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户储的补贴退坡,另一方面碳酸锂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风险明显增大经销商的压力,户用储能下游去库存阶段持续。随着参与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便携储能和户用储能领域逐渐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态势,行业或将在竞争与产业洗牌周期后步入理性化发展。

(3)消费电子类电池领域

消费电子可以分为以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和以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居、家用小电器等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电子领域。报告期内,消费电子产品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销量下滑之后,产业链去库存接近尾声,消费

电子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回暖。随着AI、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兴起,VR/AR等可穿戴的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未来有望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第二增长曲线”,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达4400万台,同比增长6%。

(4)主要技术门槛

①轻型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产业链下游生产动力电池组直接供应给电动轻型车企业,电动轻型车企业对于续航里程、循环次数、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具有严格要求,动力电池下游生产厂商需经过层层验证与认证,多次实验测试才能最终成为电动轻型车企业动力电池供应商。作为电动轻型车的“动力舱”,轻型动力电池的表现直接关系到电动轻型车企业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口碑,整个验证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电动轻型车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电池供应商,新进入者获取订单相对较为困难。轻型动力电池组的成组工艺,电池内部结构设计和BMS系统设计等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

②储能电池

储能系统的核心需求在于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目前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经济性较好的是铅蓄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热稳定性强,具有安全性、循环寿命和综合成本优势,锂电三元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使用场景灵活等特点。

③消费电子类电池

消费电池头部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选代和生产经验积累,与下游知名品牌商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高端客户的认证周期长,锂离子电池模组厂商往往需要具有较长的经营年限和合作历史,进入壁垒高,新厂商进入困难。新兴消费电子市场终端应用较广,品牌集中度相对还不高,导致其锂电供应相对分散,竞争更加激烈。从技术角度来看,消费锂电对能量密度、安全性、倍率性能要求高,技术难度大,需要通过材料体系、电芯制造、模组、PACK等全流程来控制安全问题,并且通过定制化来服务高端客户,企业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随着电池单位体积容量的快速提升与安全性难度的增加,电池电芯及PACK得以保持较高的认证壁垒。消费电池产品品质对终端设备的性能影响较大,终端客户通常对电芯和PACK有严格要求。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致力于成为轻型电池龙头企业,形成了集材料研究、电芯研发生产、结构设计、BMS开发、SMT、成品组装等为一体的完整智造体系,打造了从材料、制程、检测以及使用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增加,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轻型动力领域,公司是中国电动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专业提供锂电解决方案,定制化电池组,可灵活匹配不同厂商的需求,具有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定制生产能力和全产业链资源的供应链能力,长期在行业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在战略客户的开发与维护中,公司与Manufacture Francaise、虬龙科技、小牛电动等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加速东南亚和印度电摩市场的开拓进程,积极布局电动两轮车的海外业务。

公司的消费类电池分为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电池和以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居、家用小电器等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电子领域。在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后装市场,公司的产品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稳定。报告期内,公司笔记本电池业务稳定增长,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型消费电子领域更多的细分赛道,开发出适用于清洁电器、医疗等应用场景的锂离子电池,消费类电池产品不断丰富,适应多种市场的需求。

公司的储能产品主要包括便携储能和户用储能。在便携储能领域与北美Goal Zero、DURACELL、等厂商展开紧密合作。户用储能领域主要与南非客户进行合作,上半年,得益于南非储能市场爆发,公司户用储能业务实现高增。下半年,南非户储市场的下游厂商库存压力增加,公司户用储能业务发展放缓。

报告期内34系列大圆柱电芯投产,在材料体系、产品性能等方面实现技术迭代,并应用在公司的电动两轮车等电池上,产品获得国内及印度市场等目标客户的认可。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锂电行业高速增长,新型电池技术路线也在不断发展。

(1)两轮车换电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国内共享电单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外卖配送行业日益突出的续航需求,电动两轮车换电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目前换电企业主要开拓电动两轮车的B端市场,解决外卖、快递等即时配送行业的用电需求。出于安全性、便捷性的考虑,两轮车换电的C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两轮车换电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之间竞争充分。为进一步发展两轮车换电业务,电池租赁、电池银行等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2)固态电池技术升级

与传统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高,目前,固态电池正在成为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它还可以应用于电动航空、航天设备等领域。因此,固态电池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

不断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同时保持其高安全性、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将成为未来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

(3)高压储能技术优势大

同等容量下,在体积和重量方面,高压电池要比低压电池要更小、更轻。从系统级创新来看,提高电池串接数量、提升系统电压能够进一步突破行业“降本增效”瓶颈,实现储能经济性大幅提升。高压储能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等优势,已经在家庭储能系统、分布式发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阳光电源等多家企业推出高电压储能产品。

(4)钠电产业化进程提速

报告期内,钠电产业化持续发展,多家新能源企业布局钠电业务,部份企业已实现客户交付。随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推进,钠电池产品在两轮车、储能、四轮车等场景中的应用有可能逐渐增加,产业链各环节成本也有可能随之下降。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总资产2,651,084,319.742,590,888,022.552.322,219,654,774.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57,498,514.391,215,342,388.22-4.761,140,621,168.88
营业收入2,234,529,429.092,300,869,859.79-2.882,216,819,092.84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2,209,599,804.832,274,333,191.20-2.852,196,344,404.0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80,223.31110,192,195.55-130.66125,789,557.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55,058.17123,057,160.71-107.68142,642,493.7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123,616.16-60,956,925.20不适用29,264,656.2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69.29减少12.15个百分点15.96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341.10-130.911.4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341.10-130.911.44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975.17增加0.80个百分点4.47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492,182,985.10786,356,984.69492,768,087.24463,221,372.0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11,965.6640,254,094.77-7,192,040.52-61,430,311.9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109,618.3154,821,754.93247,440.03-61,414,634.8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933,512.23113,014,645.24-136,855,921.30130,898,404.45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5,50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5,197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包含转融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股份 状态数量
深圳昆仑鼎天投资有限公司042,250,00042.2542,250,00042,250,0000境内非国有法人
张志平019,875,00019.8819,875,00019,875,0000境内自然人
刘聪05,000,0005.005,000,0005,000,0000境内自然人
珠海乔戈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03,750,0003.753,750,0003,750,0000其他
珠海博广聚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03,750,0003.753,750,0003,750,0000其他
侯建明357,000730,0000.73000境内自然人
周国怀6,810601,7010.60000境内自然人
孙剑波-600,858465,8050.47000境内自然人
卓淑英400,000400,0000.40000境内自然人
黎仕荣1,000376,0000.38000境内自然人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1、张志平和刘聪为夫妻关系;张志平及刘聪分别持有深圳昆仑鼎天投资有限公司60%及40%股权,张志平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刘聪任总经理;张志平及刘聪分别持有珠海博广聚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及84%出资份额,张志平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张志平及刘聪分别持有珠海乔戈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及76.24%出资份额,张志平任执行事务合伙人。2、公司未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具体参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