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博汇科技: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23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汇科技”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项目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持续督导》等相关规定,负责博汇科技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1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
2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 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保荐机构已与博汇科技签订《保荐协议》,已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并已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及不定期回访等方式了解博汇科技业务经营情况,对博汇科技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4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

博汇科技在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期间未发生按相关规定须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5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博汇科技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内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
6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博汇科技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
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作出的各项承诺
7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保荐机构督促博汇科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8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和规则等保荐机构督促博汇科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内控制度并规范运行
9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的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保荐机构督促博汇科技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审阅其信息披露文件
10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及时督促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 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保荐机构对博汇科技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或事后的及时审阅,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11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成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博汇科技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存在因与公司部分营业收入未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销售与收款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情形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的行政监管措施
12持续关注上述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博汇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
13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告,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在本持续督导期间,经保荐机构核查,不存在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的情况
14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三)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公司不配合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博汇科技未发生前述情况
15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保荐机构已制定现场检查的相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具体的检查工作要求
16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博汇科技不存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1、净利润下滑

(1)问题事项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83.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6.8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14.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15%。2023年度公司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公司加大营销活动力度拓展市场,同时积极推动在执行项目交付工作,当期完成验收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受限于整体经济形势,部分客户及项目预算减少,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部分项目的利润空间。

第二,受不同项目需求差异影响,报告期内完成验收的项目产品构成中外购商品(通常该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占比同比有所上升,核心自产产品(通常该部分产品毛利率较高)占比同比有所下降,导致报告期内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第三,公司为持续提升技术实力,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有所增加。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恢复常态化,销售人员大力开展营销活动拓展市场,报告期内销售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用同比有所增长。

(2)整改情况

保荐机构督促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和市场情况的变化,防范潜在风险;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充分地揭示相关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荐机构提请投资者特别关注上述事项进一步加剧并引致的相关风险。

2、2021年至2023年部分营业收入未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销售与收款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1)问题事项

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1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以下简称“北京证监局”)出具的《北京证监局关于对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孙传明、郭忠武、陈贺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4〕61号)(以下简称“《决定书》”),指出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营业收入未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2021年至2023年个别项目收入确认时间早于实际验收时间。2.销售与收款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合同执行与合同约定付款进度不一致,出库发货以及验收管理不到位,集成商客户资质及回款管理不足等。

(2)整改情况

保荐机构督促公司严格按照《决定书》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提交整改报告,进一步提高规范运作意识,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持续全面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促进公司健康稳健发展。

三、重大风险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1、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6.8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8.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14.7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15%。

主要原因系:

报告期内,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公司加大营销活动力度拓展市场,同时积极推动在执行项目交付工作,当期完成验收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受限于整体经济形势,部分客户及项目预算减少,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部分项目的利润空间。同时,受不同项目需求差异影响,报告期内完成验收的项目产品构成中外购商品(通常该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占比同比有所上升,核心自产产品(通常该部分产品毛利率较高)占比同比有所下降,导致报告期内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另外,公司为持续提升技术实力,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有所增加。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恢复常态化,销售人员大力开展营销活动拓展市场,报告期内销售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用同比有所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受大环境、地缘政治环境、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行业内普遍面临营收和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短期内,企业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受消费需求复苏进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催生出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强劲需求,为公司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司也将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大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提升项目实施及项目交付的效率,确保经营业绩实现持续稳步回升。

2、核心竞争力风险

(1)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公司技术研发与创新依赖于所拥有的核心技术以及培养和积累的核心技术人员。由于信息产业本身具有人员素质要求高、知识结构更新快、人力

资源流动性大等特点,未来随着市场竞争、企业间对技术和人才争夺的加剧,公司将可能面临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流失的风险。

(2)技术更新风险

公司作为面向传媒安全、智慧教育、智能显控等领域行业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紧跟视听领域技术革新步伐,及时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技术开发,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如果公司在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或出现了更为先进的替代性技术和产品,将可能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公司发展。

(3)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泄露风险

视听信息技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是行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若公司不能有效保障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商业秘密,公司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遭到削弱,并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3、经营风险

(1)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受下游政府客户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的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营业务收入的季节性特征必然导致公司的净利润也呈季节性分布。主营业务收入全年的不均衡性,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者不宜以半年度或季度报告数据推测全年营业收入或盈利情况。

4、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的回款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7,373.21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为

20.83%。若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好应收账款的回收或者客户信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存在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而产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2)发出商品管理的风险

对于存放在客户处的发出商品,公司制定了《存货管理制度》并在合同中约定货物运抵交付地后,公司现场员工和客户一同对货物进行验收,货物验收合格后,客户会在货物清单上签字确认,在客户对项目验收前,存货保管、毁损、灭失等风险由公司承担。

若项目现场存货因管理不善导致存货发生毁损、灭失的情况,进而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5、行业风险

近年来,主管部门、国家各部委均发文大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从不同方面对公司所在行业及下游应用领域进行规范和引导,推动公司业务下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若相关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或者某些部门或协会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外部整体经营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6、宏观环境风险

(1)所得税优惠风险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如果未来国家或地方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或在税收优惠期满后公司未能继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则无法继续享受有关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继而对公司的利润水平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增值税优惠风险

公司为软件企业,根据国发(2011)4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财税(2011)100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适用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如果未来国家或地方对软件企业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将会对公司的利润水平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3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2022年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19,183.0715,696.6622.2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6.82-3,112.20不适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14.70-3,584.69不适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96.03191.54-1,350.93
主要会计数据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6,970.0871,161.11-5.89
总资产77,980.8282,647.04-5.65
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2022年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6-0.55不适用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76-0.55不适用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78-0.63不适用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25-4.27减少1.98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39-4.92减少1.4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8.6830.72减少2.04个百分点

上述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变动的主要原因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83.07万元,同比增加22.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6.82万元,同比下降38.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14.70万元,同比下降23.15%;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96.03万元,同比下降1,350.93%。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7,980.82万元,较报告期初下降5.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6,970.08万元,较报告期初下降5.89%。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随之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

第一,报告期内,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公司加大营销活动力度拓展市场,同时积极推动在执行项目交付工作,当期完成验收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及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受限于整体经济形势,部分客户及项目预算减少,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部分项目的利润空间。

第二,受不同项目需求差异影响,报告期内完成验收的项目产品构成中外购商品

(通常该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占比同比有所上升,核心自产产品(通常该部分产品毛利率较高)占比同比有所下降,导致报告期内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第三,公司为持续提升技术实力,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有所增加。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恢复常态化,销售人员大力开展营销活动拓展市场,报告期内销售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用同比有所增长。以上各项因素综合影响致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进而导致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随之呈下降趋势。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1、技术积淀深厚

公司经过三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已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拥有以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为基本架构的完善业务体系。作为视听信息技术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公司目前具备同时开展多个大型系统集成项目或软件研发项目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已经掌握了视听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和可视化等视音频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并在要求严苛的广播电视行业经受了充分的考验。公司一直以来将技术水平的提升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持续增加针对研发、测试设备和高端研发人才的多方面投入,技术研发实力较强。

2、客户资源丰富

在传媒行业,公司的监测、监管产品目前已基本覆盖了国内各级监管机构、播出机构,并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级)以及全国28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级广播电视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以及30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央视新媒体(国家级)以及28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IPTV播控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30个省分公司,咪咕视讯、央视网、芒果TV等网络视听平台以及多家政府保密单位。形成规模效应,具有稳定的营收,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在教育行业,公司经过多年的耕耘相关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司用户已遍及北京、山东、青海、江苏、安徽、内蒙古、辽宁、陕西、四川等省市区域,并打造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渤海大学、青海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成都师

范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岛黄海学院等一系列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标杆项目,形成良好的市场品牌认知,业绩潜力巨大。

在政企行业,公司与多家省级人防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参与重点人防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3、人才与管理优势

公司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支专业、成熟、稳定的核心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能够将客户需求、产品设计、研制、检测和维护服务全流程无缝衔接,业务执行和产品实现能力较为卓越。核心管理团队成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在公司任职时间均超过十余年,已成为公司稳定经营实现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同时,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长期从事行业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技术经验、管理经验。公司研发团队始终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前沿,紧跟行业发展的方向,并不断从行业发展中汲取经验,将先进的产品开发和设计思路融入到公司产品中去,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此外,公司已通过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持有公司股份的方式,持续激发骨干员工积极性,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实现业绩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证。

4、服务体系完善

公司对外销售的主营产品具备技术含量高、运行周期长的特征,因此公司在产品实现销售后所提供的包括安装、调试、培训、维护以及持续的应用开发在内的服务质量对于解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使用体验至关重要。公司在业务的不断拓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在全国所有省份长期派驻区域负责销售和技术人员,能够在产品完整的生命周期内及时响应,给予客户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增值服务,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为此公司客户拥有较高的忠诚度,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公司是一家以软件研发为主的技术驱动型公司,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2023年度,公司研发投入5,500.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4.0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8.68%。

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相关技术在产品应用过程中不断升级和积累,并运用于公司的主要产品中;公司核心技术权属清晰,不存在技术侵权纠纷或潜在纠纷。截至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以视听大数据采集技术、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为轴心的视听数据处理技术群,现有28项发明专利和26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在公司所涉及的领域,特别是在对视听数据处理要求极高的广播电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911号)核准,公司获准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4,200,000股,发行价为28.7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08,534,000.00元,扣除承销及保荐费用、发行登记费以及其他交易费用共计人民币50,966,530.19元,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57,567,469.81元。上述资金于2020年6月9日到位,业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具了天职业字[2020]30350号的验资报告。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为0元,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金额(元)
募集资金总额408,534,000.00
减:与发行有关费用50,966,530.19
减: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89,779,777.46
减: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0,492,103.84
加: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理财收益10,149,934.35
加:其他活期利息收入2,554,477.14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账户余额0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原有的4个募集资金专户已全部注销,存款余额如下:

币种:人民币 单位:元

存放银行银行账户账号存款方式余额备注
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1000000710120100021583活期存款02023年10月8日销户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上地支行110909240810503活期存款02023年10月26日销户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9550880216716300407活期存02023年9月
京西直门支行28日销户
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1000000710120100025361活期存款02023年10月8日销户
合计0

博汇科技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情况符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亦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汇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的情况如下:

姓名在本公司职务直接持股数量 (万股)间接持股数量 (万股)合计持股数量 (万股)合计持股 占比2023年度的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孙传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1,000.00-1,000.0017.61%
郭忠武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总经理370.6712.00382.676.74%
孙鹏程董事-----
张永伟董事、副总经理-18.0018.000.32%
王广志独立董事-----
林峰独立董事-----
王冬梅独立董事-----
邰志强监事会主席-----
纪军监事-16.0016.000.28%
韩煜监事-17.0017.000.30%
李娜副总经理-12.0012.000.21%
王宏林董事会秘书-----
洪太海副总经理-1.001.000.02%
陈贺财务总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汇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权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