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金达莱: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27

公司代码:688057 公司简称:金达莱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所述内容,请投资者予以关注。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定如下:以本次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5.00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845,673,337.61元,母公司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为521,402,939.79元,总股本276,000,000股,以此计算预计共分配现金股利人民币138,000,000.00元(含税);公司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该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金达莱688057/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杨晨露邓怡
办公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长堎外商投资开发区工业大道459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长堎外商投资开发区工业大道459号
电话0791-837750880791-83775088
电子信箱jdlhb@jdlhb.comjdlhb@jdlhb.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系国内先进的创新型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长期专注于解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的痛点、难点,立足自主创新,先后攻克碳氮磷同步深度去除、污泥源头减量等技术难题,独立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MBR污水处理新工艺和JDL重金属废水处理新工艺,并在全国村镇污水处理、市政污水处理、黑臭水体外源截污治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公司以自有核心工艺为支撑,不断整合产品、技术、生产与服务,构建起水污染治理装备、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与水污染治理项目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的业务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及以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推广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导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三大业务的简要情况如图所示:

2、主要产品及服务

(1)水污染治理装备

公司水污染治理装备产品由污水提升系统、曝气系统、膜系统、产水系统、反清洗系统、电气系统、壳体以及其他标准部件等高效集成,配合自主开发的集反清洗、曝气、产水、液位等于一体的PLC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系统自动化控制和远程智能化监管,布局科学、合理,一体化程度高。

公司水污染治理装备主要根据客户快速实施或相对分散的治理需求进行生产、销售,产品按外形可分为罐体和箱体,其技术原理、产品性能均一致,该产品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作为标准化产品,公司水污染治理装备根据客户进水水质、出水要求、处理规模等形成了系列化标准装备。公司水污染治理装备的产品外形和主要优势如下:

产品外形主要优势
罐体式水污染治理装备①工段少,高度集成一体化,大幅简化装备控制环节及操作管理,大幅提升了产品稳定性; ②减少有机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污泥处置成本,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环境友好,便于临近居民区布置; ③处理水质好,正常运行期间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排放标准,甚至地表水准Ⅳ类、Ⅲ类水质标准; ④占地面积少,可充分利用边角空地,易选址; ⑤适用性强,建设规模可大可小,应用形式可集可
箱体式水污染治理装备散,既适用于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区,亦适用于排污点分散、灵活度要求高的村镇,以及黑臭水体源头截污治理; ⑥建设方式灵活,可根据客户需求灵活组合,亦可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 ⑦自动化运行、智能化监控,易实现无人值守; ⑧实现了车间标准化生产,制造、安装快捷,易复制推广; ⑨尤为适合分布式治水模式,可实现污水就近收集、就近处理、就近资源化,不仅治污效率高、效果好,而且一定程度上从源头消除传统污水处理工程管网投资大、输送干管跑冒滴漏等带来的污染问题。

公司的水污染治理装备应用规模可大可小、分布可集可散、地域可城可乡,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强,在村镇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市政污水处理等领域快速推广,促进了水环境治理事业提质增效。

(2)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

该业务主要针对相对规模大、集中化的水环境治理需求,为客户提供标准化设计、物料采购、预加工及二次开发、现场系统集成、调试、售后维保等一揽子服务,对水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承包,为客户提供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

基于自身水污染治理装备在村镇污水处理等领域积累的口碑,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公司实施的中大型项目具有集成度高、水质好、占地小、建设周期短、综合成本低等特点,公司逐步将FMBR工艺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扩容或新建、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同时,公司项目可建设为地下生态水厂、地上公园的智慧生态水厂模式,形成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生态水景公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连云港市赣榆新城污水处理厂(总规模13万吨/天)南昌市新建城地下生态水厂(2万吨/天)
九江市武宁县水生态循环净化处理厂(2万吨/天)安徽望江污水处理厂项目扩建工程(5万吨/天)

(3)水污染治理项目运营

实现良好的水环境治理效益需要先进的装备、设施,也需要专业的运营。目前,我国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加速推进,第三方治理机制加速完善,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对专业机构“全托管”运营的需求不断提升。公司独创了集“信息感知+多端互联+大数据分析+精准决策”为一体的FMBR水环境智慧系统,实现了人工监视向智能化管控的技术革新,助力传统污水处理厂向智慧生态水厂飞跃升级。同时,结合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的“流动4S站”,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水污染治理项目运营服务,丰富了业态,实现了核心技术产业链的纵向延伸。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形成了以自主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推广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以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为主导的市场竞争力,构建起水污染治理装备、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与水污染治理项目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的业务体系,通过三大业务的开展获取收入和利润。公司订单一般通过公开招投标、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协议采购等方式获取。

2、采购模式

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建立了完善的采购流程和制度。公司采购中心依据《采购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时收集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对其经营资质、产品质量、质量保证能力、服务能力、价格等信息进行调查、评估;对于重大采购或公司新产品开发所需的供应商,采购中心人员需现场实地考察其生产及配套能力,确定合格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采购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根据供应商合同履行、产品质量、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指标,对供应商进行考核,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公司已建立了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除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筛选制度外,采购流程也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核验程序。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新余金达莱和宜兴金达莱,具体实施部件预加工、水污染治理装备生产,以及水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的建设。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并结合市场预测的方式安排采购、生产。公司水污染治理装备主要在车间内生产,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待执行合同、预期合同、库存等因素安排次月的生产;公司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的部分物料直接运送至项目现场,部分物料在车间完成预加工及二次开发后运送至项目现场,系统集成过程均在项目现场完成。公司泵、风机、装备外壳、膜、钢材、管材、电气元器件、电缆等均为外购原材料,其中,装备外壳、设施柜体等属于非标原材料,由公司向供应商提供图纸及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定制采购。

4、销售模式

公司业务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协议采购等方式获取,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其中,直销模式包括了自行开发和居间代理两种类型,详见下表:

销售模式细分模式业务类别具体销售方式内容
直销模式自行开发水污染治理装备,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水污染治理项目运营主要依托项目部及全国部分区域分、子公司进行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将装备及设施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并与终端客户直接签署销售合同。
居间代理居间服务商协助公司开拓终端客户后,由公司直接与终端客户签署销售合同。居间服务商与公司签订市场推广服务协议,为公司提供项目需求信息,协助公司开展商务洽谈、招投标、项目验收、催款等相关服务,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居间服务商相应的服务费用。
经销模式经销模式水污染治理装备系公司水污染治理装备品牌知名度提升后产生的辅助销售模式,旨在利用各地区具有丰富销售经验、市场信息的优质设备经销商,提升本地区市场开拓能力。该模式下,设备经销商先与其开拓的终端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再以经销价格向公司采购设备。经销商与公司之间采取买断式销售。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环保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居民生活、各行业企业生产。随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规模开展,环保行业的政策势能已逐步释放,环保行业顶层设计、相关制度、监管体系等框架也基本成型和稳定,很多环境问题也得到

了阶段性的缓解和改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环保行业深化变革的一年。2023年2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列入生态环境部重点任务工作中,第三方环保服务将走向规范化,环保行业的问题及需求也将更真实地反映出来,进而推动各细分领域竞争的良性循环。2023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到2023年年底,排污许可日常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有效联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到2025年年底,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机制顺畅高效,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规范性显著增强,执法监测能力明显提升。对环境监测的覆盖面、数据精确度和监管效率提出的更高要求并形成常态化,将有力促进环保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4.5万公里,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日。2023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环保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要求。

环保服务于经济增长,同时也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得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经济周期的波动势必会对环保行业产生影响。此外,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测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对违规违法债务问题监督问责的严格,以及投资增速放缓,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比较严峻。当前,以国央企为主的重资产企业是环保行业的主导者,能够以良好的资本手段构建平台、扩大资产规模、提高效率,普遍具备较强的产业属性,竞争优势明显,且行业整合趋势显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物业企业、互联网巨头、国央企等纷纷跨界进入环保领域,加剧了环保行业的市场竞争。环保的需求特征和应用场景是多样化的,技术门类、工艺路线、装备设备的供应也是多样化的。水体污染构成因素复杂且多元,污染物种类多、含量各异、变化快,而市场对于污水处理效果及效益的要求日益提高,监管也日趋严格,这就要求污水处理不再仅仅依托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工艺,而应当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在处理效果效率、降本增效方面持续发力,以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目前常见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可分为自然生态型和人工强化型两大类,其中自然生态型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以及土壤地下渗滤处理工艺等。人工强化型工艺是目

前主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工艺、MBR工艺,以及公司开创的FMBR工艺等。目前行业工艺特点突出体现在工艺路线及核心技术原理、整体污水处理效果等方面,FMBR工艺作为公司独创的核心专利技术体系,在脱氮除磷效果、工艺流程、有机污泥减量、运维成本降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市场地位

环保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内容和边界也在与时俱进。进入“十四五”以来,环保的内涵被不断丰富,环保领域由传统的污染治理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化、协同降碳、智慧化等方面延伸。总体上,环保行业正在由粗放向精细化过渡,环保市场的增量空间逐渐变窄,存量竞争更为激烈,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是环保可持续的保障,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和监管要求的提高及常态化将推动行业实现“价值回归”,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和附加值。环保企业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参与行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基于自主研发的FMBR核心技术,公司开发出成套化、标准化的FMBR一体化技术装备,具有集成度高,出水稳定、水质好,降低有机剩余污泥排放量,占地小,综合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实现了自动化运行、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生产,产品通用性强、简单易用,应用规模可大可小、形式可集可散,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海外多个国家取得广泛应用,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2年全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率

77.84%,乡污水处理率45.68%。村镇污水处理市场仍有增量空间。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评估,组织季度巡查,每半年开展一次出水水质监测,督促建成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推动工作取得实效。公司水污染治理装备特别适用于排污点分散、灵活度要求高的村镇,在村镇污水处理市场推广迅速;2017~2023年度,公司连续多年被中国水网、E20环境平台评为“村镇污水处理领域领先企业”。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的企业,成为国内重要的村镇污水处理装备提供商。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2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11%,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6.94%。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出现了结构性饱和,总体以存量为

主,但不同地区存在污水治理情况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以及老旧管网渗漏严重、设施提标改造需求迫切、再生水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消除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开展老旧破损、混错漏接等问题管网诊断修复更新,鼓励生活污水就近集中处理,减少污水输送距离,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可建设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通过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等方式合理利用地上空间,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近年来,公司陆续拓展承接了若干相对大型化、集中化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依托公司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地上公园、地下水厂”的花园式生态水厂示范项目,公司倡导的“源头截污、就地治污、集散结合、清水回补”的分布式治水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的精细化运营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无人值守的新型智慧化运营也高度契合国家数字化基础建设和“双碳”趋势。

(2)技术地位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30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编制了两项国家标准、三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两项化工行业标准、一项行业技术指南。“十二五”期间,公司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面源污染处理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课题,进一步完善了FMBR工艺及装备,被纳入水专项“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及成套装备国产化与产业化”标志性成果。公司自主研发的FMBR污水处理新工艺,攻克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碳氮磷同步深度去除、污泥源头减量等技术难题,成功构建起微生物平衡共生、内源循环的生态系统,提高了生物降解效率,实现了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去除碳、氮、磷等污染物,已在多个污水处理领域、国内大多数省份迅速推广应用。FMBR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集成度高,出水稳定、水质好,降低有机剩余污泥排放量,综合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已得到政府等客户的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先后被列入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名单、国家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国家水专项第一批典型工程示范及推广工程清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先进、主推水环境治理技术目录,获得美国爱迪生发明奖、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开征集污水处理创新技术试点项目、美国科学技术创新奖(R&D100)-企业社会责任特殊贡献奖、国际水协东亚应用研究领域项目创新奖、中国

专利优秀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等一系列国内外重要奖项。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

① 新技术——特性微生物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显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主要原因在于生物降解不充分。污泥处理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如处置不当,易引发二次环境污染,同时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国膜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水环境治理中的污泥减量,主要体现在:利用膜介质的分离作用,以膜分离装置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砂滤、消毒等单元,大幅降低活性污泥的流失,充分发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出水水质提升,并节省占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不足;膜材料制造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产品性能有较大提高;膜组器设备性能有所优化,成本有所降低。

② 新产业——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市场逐步形成

标准化、成套化的水环境治理装备市场逐步形成,相比于定制化的污水处理工程,具有生产周期短、投资成本低、占用面积小、投产见效快等优势,有利于构建水城相融的生态体系,高度契合我国当前的污水治理的需求。

③ 新业态——逐步形成无人值守新型运营体系

目前行业的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之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的无人值守污水处理运营体系,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使传统需要大量人员值守的低效现场维护管理,升级为应用“物联网+”、无人值守的高端服务业,形成了水环境治理运营服务新业态。

④ 新路径——全新治污路径

目前行业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构建就近收集、就近处理、就近资源化的分布式治水模式,不受水处理规模、地区、建设形式等限制,同时出水即再生利用,利于构建“水城相融”的生态体系,高度契合当前市场需求及绿色发展要求。

⑤ 新工艺——高效化、集成化

整合污水处理相关的多门学科与技术,开展集成化研究,优化污水治理工艺环节,寻求高效、低耗、环保的新型处理工艺,实现了有机剩余污泥的减量,以及碳氮磷的高效去除,进一步简化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并借助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力求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等效果。

(2)未来发展趋势

① 污水处理整体工艺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从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降低能耗,减少占地面积;

② 进一步研发出高品质出水处理技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出水水质及稳定性,不断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③ 分布式治水模式在黑臭水体外源截污治理、村镇污水处理、新建城区污水处理以及市政污水厂升级扩建等领域进一步推广;

④ 运用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突破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繁复的管理模式,形成集数据采集、传输、大数据分析、故障预警反馈及运行状态自动调整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远程终端监控系统;

⑤ 深入总结污水处理项目的应用情况,针对不同行业的污水、废水特点,不断积累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加快污水处理技术创新与推广步伐。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23年2022年本年比上年 增减(%)2021年
总资产3,504,870,045.763,745,356,977.44-6.423,688,148,306.8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47,453,386.343,234,935,746.96-2.703,185,244,630.46
营业收入505,219,273.10790,975,509.88-36.13912,603,794.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057,194.45303,728,893.28-39.73383,041,928.6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9,730,356.57292,694,983.70-42.01360,771,827.1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4,728,801.14113,053,533.08169.54127,464,038.18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89.60减少3.82个百分点12.41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66331.1005-39.731.3878
稀释每股收益0.66331.1005-39.731.3878
(元/股)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9.036.71增加2.32个百分点5.84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月份)第二季度 (4-6月份)第三季度 (7-9月份)第四季度 (10-12月份)
营业收入114,080,978.51111,154,696.76144,768,397.58135,215,200.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75,620.8320,546,408.9837,429,306.6975,305,857.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5,058,585.7720,006,429.3335,735,878.9568,929,462.5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307,114.7351,833,794.2434,968,715.47188,619,176.70

注: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上升和净利润上升的主要原因:公司第四季度回款3亿元,占全年回款总额的41%,同时冲回信用减值损失。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2,686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12,433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 (全称)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持有有限包含转融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 性质
售条件股份数量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股份 状态数量
廖志民0126,760,50045.9300境内自然人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2,946,0004.6900境内非国有法人
周涛09,231,5003.3400境内自然人
史继东-30,0006,661,5002.4100境内自然人
钟蕊檬03,200,0001.1600境内自然人
招商证券资管-苏钢-招商资管臻享价值4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50,2733,128,7271.1300其他
黄锐光02,437,5000.8800境内自然人
申港证券投资(北京)有限公司68,3002,321,9810.8400境内非国有法人
四川省诚卓投资有限公司1152,136,7810.7700境内非国有法人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成景恒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1,969,7412,100,6740.7600其他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上述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中,股东廖志民先生与周涛女士系夫妻关系,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其他前十名股东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具体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所述内容。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