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中,请稍候

00-00 00:00:00
--.--
0.00 (0.000%)
昨收盘:0.000今开盘:0.000最高价:0.000最低价:0.000
成交额:0成交量:0买入价:0.000卖出价:0.000
市盈率:0.000收益率:0.00052周最高:0.00052周最低:0.000
邮储银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下载公告
公告日期:2024-04-3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CO., LTD.

(股票代码:601658)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1 重要提示

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季度报

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2 2024年4月29日,本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1.3 本行法定代表人刘建军、主管财务工作副行长徐学明及财务会计部负责人邓萍保证本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

实、准确、完整。

1.4 本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2 主要财务数据

2.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本季度报告所载财务资料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子公司合并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或另有标注除外

项目

2024

项目

2023

比上年末增减

(%)资产总额16,331,949

变动幅度

15,726,631 3.85客户贷款总额8,522,074

8,148,893 4.58客户贷款减值准备

(1)

232,166

233,648 (0.63)金融投资5,521,391

5,387,588 2.48负债总额15,323,248

14,770,015 3.75客户存款14,628,047

13,955,963 4.82归属于银行股东的权益1,006,927

954,873 5.45每股净资产 (人民币元)

(2)

8.14 7.92 2.78

注(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客户贷款的减值准备。注(2): 按期末归属于银行普通股股东的权益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计算。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或另有标注除外

2024

项目

1-3

2023

1-3

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

89,430 88,163 1.44净利润

25,957

变动幅度

26,285 (1.25)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

25,926

26,280 (1.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

25,808 26,263

(1.7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5,146 24,216 829.74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 (人民币元)

(1)

0.25 0.27 (7.4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年化)

(1)

12.36 14.37 下降2.01个百分点

注(1):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

的规定计算。本行并无潜在摊薄普通股,因此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在计算相关指标时,剔除了其他权益工具的因素影响。

本报告中的“客户贷款”指“发放贷款和垫款”,“客户存款”指“吸收存款”。

资产质量相关数据指标均使用不含应计利息的数据口径计算。

2.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

项目2024年1-3月

政府补助

其他

小计

所得税影响数

(36)合计

其中:

归属于银行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

注(1): 本行依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公告[2023]第65

号)的规定确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结合自身正常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本报告期内,本行未将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冲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其他债权投资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等列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3 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4

项目

2023

1-3月
1-3月变动比率 (%)主要变动原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25,14624,216829.74

主要是本期吸收存款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2.4 资本充足率情况表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24年3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
项目合并银行合并银行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802,322 779,522780,106 757,568一级资本净额1,002,470 979,508950,258 927,554资本净额1,221,214 1,197,2221,165,404 1,141,72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41 9.23

9.53 9.33

一级资本充足率(%)

11.76 11.59

11.61 11.42

资本充足率(%)

14.33 14.17

14.23 14.06

注(1): 本行自2024年1月1日起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量合并及银行口径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

3 股东信息

3.1 普通股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通股股东总数162,562名(其中包括160,105名A股股东及2,457名H股股东),无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

股,百分比除外

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持股数量持股比例(%)持有有限售条件
的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的
股份数量股东性质普通股股份种类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62,255,549,280 62.78 5,405,405,405–

国有法人 A股、H股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20.01

19,843,251,300

未知

境外法人 H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6,777,108,433

6.83

6,777,108,433–

国有法人 A股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75

1,730,893,405

国有法人 A股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1,117,223,218

1.13

国有法人 A股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895,031,665

0.90

895,031,665

境外法人 A股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

137,345,044

0.14

其他 A股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

普通保险产品-018L-CT001沪

–137,232,221

0.14

137,232,221

其他 A股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华泰柏瑞沪深

交易型开放式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20,218,700

0.12

––

其他 A股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11

112,539,226

国有法人 A股

注(1):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该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报告期末,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

的H股股份合计数,其中包括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持有的80,700,000股H股。注(2):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指定并代表其持有的A股股份(沪港通股票)。注(3):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是否属

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注(4): 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情况未知外,本行其余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未参与融资融券。注(5): 上述股东不存在回购专户;不涉及委托/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因参与配售新股成为前十名普通股股东的情况。

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持无限售条件股份种类及数量

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流通股的数量种类数量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56,850,143,875A股56,769,443,875

H股80,700,000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19,843,251,300H股19,843,251,300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730,893,405A股1,730,893,405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1,117,223,218A股 1,117,223,218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895,031,665A股895,031,665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

137,345,044A股137,345,044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18L-CT001沪

137,232,221A股137,232,22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

交易型开放式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20,218,700A股120,218,700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2,539,226A股112,539,22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沪深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

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84,038,200A股84,038,200

注(1):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该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报告期末,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

的H股股份合计数,其中包括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持有的80,700,000股H股。注(2):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总数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指定并代表其持有的A股股份(沪港通股票)。注(3):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是否属

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致行动人。注(4): 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情况未知外,本行其余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未参与融资融券。注(5): 上述股东不存在回购专户;不涉及委托/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因参与配售新股成为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的

情况。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股,百分比除外

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期初普通账户、
信用账户持股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
且尚未归还期末普通账户、
信用账户持股期末转融通出借股份
且尚未归还
数量合计

%

数量合计
比例(%)数量合计
比例(%)数量合计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比例(%)

-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82,568,700 0.08 120,100 0.00 120,218,700 0.12 –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易方达沪深300交易型

开放式指数发起式

31,021,900 0.03 118,000 0.00 84,038,200 0.08 176,000 0.00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股,百分比除外

证券投资基金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本报告期

/

退出
且尚未归还数量
转融通出借尚未归还的股份数量
数量合计比例(

%

数量合计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沪深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新增176,000 0.00 84,214,200 0.08

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退出– – 51,502,835 0.05

4 季度经营简要分析

4.1 经营情况概览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国有大行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一流大型零售银行的愿景,以提能力、谋创新、强管理为核心,大力推进“5+1”战略路径

落地,强化“六大能力”

建设、加快打造五大差异化增长极

,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围绕追求长期价值的目标,积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良好开局。

本行积极应对银行业息差收窄和收入利润增速放缓的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一是盈利表现保持稳健。报告期内,本行营业收入894.30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259.26亿元。在行业息差下行环境下,努力以高质量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促进息差表现稳健,净利息收益率1.92%,较上年下降9个基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收窄2个基点;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13%,增速较2023年提升了0.13个百分点。二是风险护航能力提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将精细化风控贯穿经营始终。深化智能风控工具在各领域的应用,深入推进全流程数字化风险监控体系建设,建设科技型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0.84%,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拨备覆盖率326.87%,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三是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资产端实行信贷和非信贷资产一盘棋,以RAROC(风险调整后收益率)为标尺配置资产,在业务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高效配置。在信贷业务上,坚持“量价险”平衡,信贷差异化增长极余额达到5.3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62.34%,较上年末提升了0.35个百分点。其中主要聚焦“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的“两小”贷款增量双创历史新高。负债端持续优化价值存款发展机制,继续推动负债品种、期限和利率结构优化,不断巩固负债成本既有优势。一季度存款付息率为

1.48%,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

本行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将自身资源禀赋与服务实体重点领域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五篇大文章”和五大差异化增长极建设,在持续完善高质量金融供给的过程中,深化特色禀赋优势,努力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一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聚焦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客户链式开发。以产业强村和人口大村为重点,推进信用村网格化深耕。加大邮银协同工作力度,提升“村社户企店”

农村五大客群精准触达能力。启动小额贷款全流程模式重构和客户经理队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稳步推进审查审批、贷后管理集中运营。建设数字“三农”平台,推动“三农”客户体系化运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2.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62.34亿元。

“ 5+1”战略路径是指发力数字金融、生态金融、协同金融、产业金融、绿色金融,坚持风险合规贯穿始终。

专业核心、体系支撑、协同整合、科技助推、机制驱动、创新引领“六大能力”。

“三农”金融、小微金融、主动授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五大差异化增长极。

“村社户企店”是指行政村、农民合作社、农户、涉农企业、农村商户。

二是聚焦“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商”的目标,积厚成器,持续发力。丰富小微金融服务供给,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综合服务。全面推广“邮储易企营”企业一站式数字化管理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服务客户数达到1.40万户。深入开展首届“普惠金融推进月”专项行动,深度调研企业需求,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度、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超过18%,增量占比超过30%,两项占比稳居国有大行前列。

三是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深化专业能力建设,全力塑造科技金融生力军。针对新质生产力产业链,构建产业技术图谱,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白名单,依托主动授信触达客户。科技型企业“技术流”创新能力评价及风险识别体系成功落地应用,有效解决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准入及测额难题。截至报告期末,服务科技型企业7.48万户,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97%。持续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制造业支持力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36%。

四是全面深化数字金融应用,打造领先的数字生态银行。持续打造以新一代核心系统、“邮储大脑”、多中心一体化的容器云为代表的科技能力底座。新一代公司业务核心系统投产上线,实现公司客户服务的赋能升级。积极探索AI大模型智能创新应用,上线科技研发需求编写助手;持续推广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实现普惠全景业务报表视图展示跟踪。

五是健全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开启养老金融服务新篇章。加强养老金融工作的战略引领和组织保障,成立养老金融推进工作组,推进构建“三横三纵”的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发挥特色优势,持续完善个人养老金服务体系,丰富个人养老金储蓄、保险、基金产品供给,在手机银行打造数智化养老金融服务生态,推广使用“三大计算器”(退休待遇计算器、养老省税计算器、养老模拟计算器)、自动缴存等特色功能,引导客户树立科学、理性的养老投资观;深入开展养老产业金融调研,推进养老产业综合金融服务。

六是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建设,服务产业体系绿色转型,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开发绿色产品,创新推出“ESG贷款+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落地首单“贝类海洋蓝碳贷”。截至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7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6%。累计为4,163户企业客户提供碳核算服务。

七是持续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能力,着力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贡献者。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推出手机银行“理财夜市”专区,上线代销理财产品24H全天候交易功能,起息早、到账快,为客户财富保驾护航。搭建全方位私行业务体系,升级鼎福客户

专线服务,丰富非金融增值权益,推出合格投资者线上认证功能,让高端客户享受管家式服务。强化赋能支撑,上线理财经理“倾听—提案—实施—检视”四步工作法系统功能,规范富嘉客户标准服务流程,提升客户全流程陪伴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规模超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455.78亿元;VIP客户5,382.0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55%;富嘉及以上客户539.1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8.65%。

本行资产在人民币10万元及以上的客户为VIP客户,其中在人民币10万元(含)至50万元间的客户为金桂客户,在人民币50万元(含)至

600万元间的客户为富嘉客户,在人民币600万元及以上的客户为鼎福客户。

八是持续深化公司金融“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

,加快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优势。专注综合经营,根据客群特点,以分层分类管理体系为支撑,依托“线上+线下+远程+多元化工具”的全方位立体式综合营销服务,深化客我合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达163.98万户,新增7.33万户,FPA(公司客户融资总量)超5万亿元;聚焦GBC联动

、乡村振兴、城市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入核心客户经营生态,主办行客户服务质效稳步提升。

本行在持续抓好能力建设和创新变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制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资源配置、业务发展、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领域不断追求管理高效和成果最优。一是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扎实推进集约化运营转型三年工作方案落地实施,提升集约运营能力,以集约化运营模式重塑零售信贷贷前、贷中、贷后业务流程。消费信贷业务总行集中审批“春节不打烊”,终审业务全国占比七成以上,集中贷后受理服务点覆盖40%的城区,加速向更轻盈、更高效的现代一流商业银行目标迈进。二是不断改进客户服务。加速推动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客户交互主平台,不断丰富手机银行用户成长体系,有序稳妥推进限额功能体系建设,稳步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多场景的线上服务。持续优化实体网点布局,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渠道优势。加强在新城、新区、新园、千强镇等重点区域的金融服务覆盖;提升网点形象,加快网点室内形象改造,启动新一轮老旧网点改造,累计完成网点改造超5,100家;加大“邮爱驿站”推广,建设“邮爱驿站”5,094家。三是持续变革经营方式。加速推进主动授信,进一步增加名单的“源头活水”;持续精简、优化产品线上申请流程;不断优化客户准入、风险定价、额度核定等各类风控策略,实现风险管控与客户体验的平衡统一。截至报告期末,主动授信累计授信金额已达3,659.27亿元,贷款余额2,233.82亿元,不良率低于0.5%,风控效果良好。全面启动“看未来”技术体系3.0阶段建设,提升“看未来”技术对科技企业的适配度,推进全流程应用机制落地。一季度使用“看未来”模型批复客户3,621户,批复金额3,419.62亿元。

志存高远路无垠,心守笃行步更坚。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更加激烈的同业竞争,本行将立足长期主义,坚定发展信心,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变革为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着力提升发展效益和管理效能,聚焦“五篇大文章”,牢牢把握市场机遇,稳中求进、持之以恒,努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奋力实现做优做强,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贡献邮储力量!

“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是指围绕客户、产品、联动、服务、风险、科技六个维度,实施经营机制的改革和深化,打造前中后台一体化的营销支撑服务体系。

GBC联动是指协同联动打造全链条营销闭环,全面服务G端(政府)、B端(企业)、C端(个人)客户。

4.2 财务表现

4.2.1

财务业绩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894.30亿元,同比增加12.67亿元,增长1.44%;实现净利润259.57亿元,同比减少3.28亿元,下降1.25%。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65%,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36%。

利息净收入本行实现利息净收入715.73亿元,同比增加21.75亿元,增长3.13%,主要是本行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持续推动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生息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以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带动。净利息收益率1.92%,净利差1.90%。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本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4.76亿元,同比减少21.10亿元,下降18.21%,主要是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代理保险业务收入下降导致。但本行通过聚焦中间业务十大产品,全面拓宽中收来源,投资银行、交易银行、公司金融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业务及管理费

本行业务及管理费530.48亿元,同比增加37.52亿元,增长7.61%。

信用减值损失

本行信用减值损失69.84亿元,同比减少16.36亿元,下降18.98%。

4.2.2

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163,319.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53.18亿元,增长3.85%。客户贷款总额85,220.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31.81亿元,增长4.58%,其中,个人贷款46,412.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09.54亿元,增长

3.82%,主要是本行深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个人小额贷款实现较快增长;

公司贷款34,823.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9.15亿元,增长8.33%,主要是本行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小企业及公司贷款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票据贴现3,984.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56.88亿元,下降14.15%。

负债本行负债总额153,232.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32.33亿元,增长3.75%。客户存款146,280.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20.84亿元,增长4.82%,其中,个人存款131,323.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75.13亿元,增长5.10%,主要是本行坚持存款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存款业务结构,一年期及以下存款增长带动;公司存款14,925.8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1.44亿元,增长2.34%。

股东权益

本行股东权益总额10,087.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0.85亿元,增长5.44%,主要是本行发行永续债300亿元,以及净利润增加259.57亿元带动。

4.2.3

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715.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26亿元;不良贷款率0.84%,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606.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50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0.71%,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840.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0.26亿元;逾期率0.99%,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326.87%,较上年末下降20.70个百分点。报告期内,新生成不良贷款170.93亿元,年化不良贷款生成率0.81%。

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1.76%,较上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33%,较上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均满足监管要求。

不良贷款生成率 =(期末不良信贷余额-期初不良信贷余额+期间清收处置及上调金额)/期初信贷余额。

4.3财务报表及补充资料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载于本报告附录一,补充资料载于本报告附录二。本行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报告期内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和报告期末归属于银行股东的权益均无差异。

5 其他提醒事项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本行于2024年3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0亿元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募集资金依据适用法律和主管部门的批准,全部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报告期内,本行依据监管要求所披露的其他重大事件请参见本行刊登的公告。

6 发布季度报告本报告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 及本行网站。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季度报告同时刊载于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 (www.hkexnews.hk) 及本行网站。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附录一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合并及银行资产负债表2024年3月31日(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合并银行

2024

2023

(未经审计)

2024

(经审计)

2023

(未经审计)
(经审计)
资产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309,6511,337,5011,309,0801,336,884

存放同业款项

233,081189,216234,842190,210

拆出资金

315,740297,742322,728304,653

衍生金融资产

2,3742,1542,3742,154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471,512409,526468,078405,983

发放贷款和垫款

8,289,9087,915,2458,233,2907,855,535

金融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

980,210888,516978,737887,560

债权投资

4,004,6063,988,2103,995,7883,981,244

其他债权投资

530,525503,536525,686497,662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6,0507,3266,0507,326

长期股权投资

67367315,11515,115

固定资产

43,28944,13943,18744,022

在建工程

12,51211,08112,51211,081

使用权资产

10,25210,00610,0849,809

无形资产

7,6117,8097,2707,455

递延所得税资产

61,24562,50860,39161,656

其他资产

52,71051,44352,16550,888
资产总计
16,331,94915,726,63116,277,37715,669,237

合并及银行资产负债表 (续)

2024年3月31日(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合并银行

2024

2023

(未经审计)

2024

(经审计)

2023

(未经审计)
(经审计)
负债

向中央银行借款

28,31333,83528,31333,835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128,60895,303130,46997,986

拆入资金

57,81460,21218,89320,593

衍生金融负债

2,8543,5952,8543,595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211,599273,364211,599273,364

吸收存款

14,628,04713,955,96314,620,55413,946,123

应付职工薪酬

20,72323,43120,48423,076

应交税费

4,5754,1674,4163,999

应付债券

170,432261,138170,432261,138

租赁负债

9,5829,2689,3419,023

递延所得税负债

64

其他负债

60,69549,73559,89848,163
负债合计
15,323,24814,770,01515,277,25314,720,895
股东权益

股本

99,16199,16199,16199,161

其他权益工具

—永续债

199,986169,986199,986169,986

资本公积

162,681162,682162,692162,693

其他综合收益

6,0435,0345,9984,991

盈余公积

67,01067,01067,01067,010

一般风险准备

201,741201,696198,910198,910

未分配利润

270,305249,304266,367245,591

归属于银行股东的权益合计

1,006,927954,8731,000,124948,342

少数股东权益

1,7741,743
股东权益合计1,008,701956,6161,000,124948,342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16,331,94915,726,63116,277,37715,669,237

刘建军

徐学明

邓萍法定代表人

主管财务工作副行长

财务会计部负责人

合并及银行利润表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期间(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合并银行
2024年

1-3

(未经审计)2023年

1-3

(未经审计)2024年

1-3

(未经审计)2023年

1-3

(未经审计)
一、营业收入

利息收入

127,402121,197125,031119,174

利息支出

(55,829)(51,799)(55,469)(51,539)

利息净收入

71,57369,39869,56267,635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14,54121,47314,27221,224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5,065)(9,887)(5,063)(9,885)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9,47611,5869,20911,339

投资收益/(损失)

5,3465,3145,3125,310

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终止确认产生的收益/(损失)

735 – 735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3,1962,1193,1932,118

汇兑收益/(损失)

(580)(493)(580)(493)

其他业务收入

41434344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

8282

其他收益

370194322192

小计

89,43088,16387,06986,147
二、营业支出

税金及附加

(647)(762)(626)(746)

业务及管理费

(53,048)(49,296)(52,649)(48,859)

信用减值损失

(6,984)(8,620)(5,438)(7,637)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9)(1)(9)(1)

其他业务成本

(13)(16)(13)(15)

小计

(60,701)(58,695)(58,735)(57,258)
三、营业利润

28,729

29,468 28,334

28,889

营业外收入

64796471

营业外支出

(33)(83)(33)(83)
四、利润总额

28,760 29,464 28,365 28,877

所得税费用

(2,803)(3,179)(2,709)(2,792)

合并及银行利润表(续)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期间(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合并银行

2024

1-3

2023

(未经审计)

1-3

(未经审计)

2024

1-3

2023

(未经审计)

1-3

(未经审计)
五、净利润
25,95726,28525,65626,085

按所有权归属分类

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

25,92626,28025,65626,085

少数股东损益

315
六、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1,445(252)1,443(247)
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4 (47) 4 (47)

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83 (550) 580 (545)—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信用损失准备

858 345 859 345

七、综合收益总额
27,40226,03327,09925,838

归属于银行股东的综合收益

27,37126,02827,09925,838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

315
八、每股收益

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人民币元)

0.250.27

刘建军

徐学明

邓萍法定代表人

主管财务工作副行长

财务会计部负责人

合并及银行现金流量表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期间(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合并银行
2024年

1-3

(未经审计)2023年

1-3

(未经审计)2024年

1-3

(未经审计)2023年

1-3

(未经审计)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额

6,1526,152

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

737,064540,909738,699536,802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增加额

14,99713,765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净减少额

9,69713,128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净增加额

22,20322,203

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

108,351112,225105,515109,224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19,99366119,898532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875,105697,147877,240688,678

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减少额

(5,448)(5,448)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增加额

(381,688)(417,698)(382,463)(415,157)

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

(31,610)(49,352)(32,448)(48,624)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减少额

(2,317)(1,664)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出资金净增加额

(3,173)(19,453)(3,815)(19,473)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净增加额

(9,838)(9,838)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净减少额

(61,933)(61,933)

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净增加额

(6,287)(23,225)(6,287)(23,225)

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

(90,376)(88,674)(89,282)(87,897)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17,178)(17,108)(16,898)(16,792)

支付的各项税费

(2,985)(4,329)(2,938)(4,106)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6,964)(43,254)(46,563)(43,12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649,959)(672,931)(649,739)(668,23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5,14624,216227,50120,442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442,699357,637436,238356,351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42,41745,13042,28345,011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55115511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485,171402,778478,576401,373

投资支付的现金

(548,363)(403,846)(539,886)(400,907)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

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2,577)(2,266)(2,556)(2,255)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550,940)(406,112)(542,442)(403,16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769)(3,334)(63,866)(1,789)

合并及银行现金流量表(续)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3个月期间(除特别注明外,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百万元)

合并银行

2024

1-3

2023

(未经审计)

1-3

(未经审计)

2024

1-3

2023

(未经审计)

1-3

(未经审计)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普通股股东投入的现金

45,00045,000

发行永续债收到的现金

30,00030,000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10,00010,000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30,00055,00030,00055,000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7,022)(6,767)(7,022)(6,767)

偿付已发行债券支付的现金

(90,710)(90,710)

为发行永续债所支付的现金

(1)(1)

为发行股票所支付的现金

(20)(20)

偿付租赁负债的本金和利息支付的现金

(913)(973)(906)(944)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98,646)(7,760)

(98,639) (7,731)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8,646)47,240(68,639)47,269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6)(81)(6)(81)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90,72568,04194,99065,84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

453,227239,980447,584238,063
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543,952308,021542,574303,904

刘建军 徐学明 邓萍法定代表人 主管财务工作副行长 财务会计部负责人

附录二 补充资料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要求披露的第三支柱信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版》和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于2023年11月1日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部分内容按照《办法》中资本充足率相关概念及规则而非财务会计准则编制。本行按照《办法》附件22《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及相关监管文件要求,披露如下信息:

1. 表格KM1:监管并表关键审慎监管指标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

项目a
2024年3月31日
可用资本(数额)
1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802,322
2

一级资本净额

1,002,470
3

资本净额

1,221,214
风险加权资产(数额)
4

风险加权资产合计

8,523,447
4a

风险加权资产合计(应用资本底线前)

8,523,447
资本充足率
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41
5a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应用资本底线前

)9.41
6

一级资本充足率(

11.76
6a

一级资本充足率(

)(应用资本底线前)

11.76
7

资本充足率(

14.33
7a

资本充足率(

)(应用资本底线前)

14.33
其他各级资本要求
8

储备资本要求(

2.50
9

逆周期资本要求(

10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或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0.50
11

其他各级资本要求(

)(

8+9+10

3.00
12

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后的可用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4.41
杠杆率
13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16,951,270
14

杠杆率(

5.91
14a

杠杆率

%

5.91
14b

杠杆率

%

5.95
14c

杠杆率

%

5.95
流动性覆盖率
15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2,925,137
16

现金净流出量

1,035,196
17

流动性覆盖率(

282.57
净稳定资金比例
18

可用稳定资金合计

13,873,254
19

所需稳定资金合计

8,367,044
20

净稳定资金比例(

165.81

2. 表格OV1:风险加权资产概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

a c

项目风险加权资产

风险加权资产最低资本要求

2024

2024

1 信用风险

637,804

7,972,545

2 信用风险(不包括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信用估值调整风险、银行账簿资产

管理产品和银行账簿资产证券化)

7,531,440 602,515

3 其中:权重法 7,531,440 602,515

4 其中:证券、商品、外汇交易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风险暴露 –

5 其中:门槛扣除项中未扣除部分 251,343 20,1076 其中:初级内部评级法 –

7 其中:监管映射法 –

8 其中:高级内部评级法 –

9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3,574

10 其中:标准法 3,574

11 其中:现期风险暴露法 –

12 其中:其他方法 –

13 信用估值调整风险 476

14 银行账簿资产管理产品 409,815

32,785

15 其中:穿透法 56,123

4,490

16 其中:授权基础法 341,403

27,312

17 其中:适用1250%风险权重 12,289

18 银行账簿资产证券化 27,240

2,179

19 其中:资产证券化内部评级法 –

20 其中:资产证券化外部评级法 20,074

1,606

21 其中:资产证券化标准法 7,166

22 市场风险 82,400

6,592

23 其中:标准法 82,400

6,592

24 其中:内部模型法 –

25 其中:简化标准法 –

26 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间转换的资本要求 –

27 操作风险 468,502

37,480

28 因应用资本底线而导致的额外调整 –

8,523,447

合计

681,876

3. 表格LR1:杠杆率监管项目与相关会计项目的差异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

项目a

2024

1

并表总资产

16,331,949
2

并表调整项

3

客户资产调整项

4

衍生工具调整项

4,054
5

证券融资交易调整项

4,788
6

表外项目调整项

616,322
7

资产证券化交易调整项

8

未结算金融资产调整项

9

现金池调整项

10

存款准备金调整项(如有)

11

审慎估值和减值准备调整项

12

其他调整项

(5,843)
13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16,951,270

4. 表格LR2:杠杆率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a

2024

表内资产余额
1

表内资产(除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外)

16,120,752
2

减:减值准备

(262,689)
3

减:一级资本扣减项

(5,843)
4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除外)15,852,220
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5

各类衍生工具的重置成本(扣除合格保证金,考虑双边净额结算协议的影响)

960
6

各类衍生工具的潜在风险暴露

5,468
7

已从资产负债表中扣除的抵质押品总和

8

减:因提供合格保证金形成的应收资产

9

减:为客户提供清算服务时与中央交易对手交易形成的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10

卖出信用衍生工具的名义本金

11

减:可扣除的卖出信用衍生工具资产余额

12衍生工具资产余额6,428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

项目a

2024

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13

证券融资交易的会计资产余额

471,512
14

减:可以扣除的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15

证券融资交易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

4,788
16

代理证券融资交易形成的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

17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476,300
表外项目余额
18

表外项目余额

2,844,809
19

减:因信用转换调整的表外项目余额

(2,223,582)
20

减:减值准备

(4,905)
21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616,322
一级资本净额和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22

一级资本净额

1,002,470
23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16,951,270
杠杆率
24

杠杆率

5.91
24a

杠杆率

a5.91
25

最低杠杆率要求

4.00
26

附加杠杆率要求

0.25
各类平均值的披露
27

证券融资交易的季日均余额

375,616
27a

证券融资交易的季末余额

471,512
28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a16,855,374
28a

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

b16,855,374
29

杠杆率

b5.95
29a

杠杆率

c5.95

5. 表格LIQ1:流动性覆盖率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a
调整后数值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2,925,137

2024年3月31日

现金净流出量

(1)

1,035,196

流动性覆盖率(%) 282.57

注(1): 现金净流出量是指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


  附件:公告原文
返回页顶